Shopping 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Page Header

那些外商面試前你要準備好的必考題

最近常常在面試,相比學生時代的自己,有一個很明顯的感受:我越來越知道面試遊戲規則

原來面試可以分成兩種:

一種是加法:透過問問題,聽到你的回覆,有沒有他們想要的特質?一項一項Check,超過80分代表你通過面試,再把你跟其他通過面試的candidate放在一起比較,你們面試的分數多少?要求的待遇多少?年資多少?團隊氛圍可能比較適合誰?

另外一種是減法,比較適用剛畢業的時期,或者一個位置是entry level(比較初階的職位),那可塑性就很高,就會變成減法面試,一樣問問題,有哪些回答是面試官絕對不想聽到的,說出來就讓你掰掰。

比方說,如果我今天要面試的是FMCG的Key account role(也是我目前正在任職的),那麼被問的問題不外乎如下

常見外商面試問題:

  • 你為甚麼離開現在的公司?
  • 你的經歷很酷,從上海top外商回來到台灣top外商,這段經歷可以跟我們分享嗎?
  • 你這兩段經歷都待不到兩年,怎麼說服我你入職後可以做長久呢?
  • 你的職涯規劃是什麼?
  • 你有沒有遇過很挫折/成功/挑戰的事情?
  • 你有沒有展現領導力的案例?
  • 為甚麼想來我們公司?

我畢業三年,這三年都在兩家top FMCG外商,因此有優勢:任何一家FMCG只要投履歷都很容易進到面試關,但我也認為面試是一種雙向選擇,不僅是面試官選擇你,你也要選擇對的公司。

尤其我最近新創/外商都有面,必須說外商開的薪水真的高一截,但也很明顯,在問問題的時候,他們會竭盡所能地把你的強項挖出來,畢竟錄用你,就是買你的function而不是你這個人(記得我申請8天休假時,我老闆第一句就問我:你不在,業績達不到怎麼辦?)

而新創公司更看到”你”,當我面試CEO的時候,理所當然地問了”目前這個位置上遇到的困難有哪些,我可以怎麼幫助你?” CEO回答:我希望你先幫助你。你要幫你找到自己。當時彷彿有一道雷打過我的心裡,或許在外商久了,我也會把自己功能化、給自己秤斤量重

如果是其他我沒有接觸的產業,也就是轉換跑道,要準備的問題就變得很簡單

  1. 這個產業/職位最適合的特質是甚麼,我怎麼在面試的時候把這張牌打出來?
  2. 動機是什麼?又為什麼是這家公司?

舉例,我現在正在面一個高業務性質的工作,我準備好面試官詢問”為甚麼想來這個領域”時,我就會強調幾個特質:

  • 喜歡挑戰;吸收新知
  • 對錢有追求
  • 喜歡跟人溝通

會翻白眼的答案通常會是:我想要學習(有可能是外商公司特別討厭這個回答`,因為付你薪水是要你來工作的)

有些公司會喜歡壓力面,比方說我這周就有一個多對一面試,其中大老闆全程臭臉哈哈哈,我認真希望他是刻意扮黑臉,否則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壓力一定很大(不過話說回來,都準備面mid-level至少是 not entry level的位置了,通常不太需要壓力面–你能走到這裡,抗壓性就擺在那裡,這幾乎是我今年面試以來全程擺臭臉的面試官,所以才判斷可能有一部分就是他真實的個性)

我很強調面試前一定要好好準備,因為你就只有這一次表現機會。如果只是面出來發現你不適配這個工作/剛好不適合這個團隊,那接下來有更適合你的機會,可能會收到HR的通知(人才比想像中難找),可是如果是很明顯的準備不足,連瞭解這家公司/在賣甚麼產品都沒有,或者自我介紹準備的七零八落,傷害的是專業度。

有面試需求的話可以找我練習唷:)

追蹤我的Instagram看更多